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较强的部分,而是取决于较薄弱的环节。
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的客户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药品物流运输,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
中国的医药物流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中国医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希望通过高效的物流管理来提高经营效率。美国医药物流的发展始终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药品物流配送机构,通过借鉴美国医药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中国医药物流的发展。
美国医药物流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医药业的信息化建设晚于欧美发达国家15~20年,医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处理信息业务,目前中国的连锁药店的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国医药流通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扩展规模与管理能力不相匹配、专业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经济效益不高、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重表面轻内在等七大问题,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我国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物流设施设备的落后,严重阻碍物流操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影响装卸、储存、运输效率的提高。当然,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既要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又要考虑物流服务成本,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不能唯现代化而现代化。在满足一定物流服务需要的前提下,人工省钱用人工,机械省钱用机械,充分考虑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服务成本之间的适度平衡。再次,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美国医药物流的模式
在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药品批发商,其中三强——AmerisourceBergen、Cardinal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0%以上的市场份额。药品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占60%以上。目前,河北药品物流,美国的医药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药品物流中心,而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多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总额只占市场总额的20%,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这样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规模和流通技术等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在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药品经销企业平均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12.5万个分销机构,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作为美国公司之一的强生公司在新泽西州建有3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149亿美元药品的订单处理和药品配送,员工仅有160人,配送成本仅占药品销售收入的0.5%。